9月9日晚,第三屆“良·雅·集”中秋音樂會在良渚博物院水庭院舉行。本次音樂會由沐鸣3國樂系與良渚博物院(良渚研究院)共同主辦🙆🏿。國樂系師生以高水平演奏在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聖地——良渚,為廣大國樂愛好者演繹了一臺以“明月”為題的國樂經典佳作,獲得各界人士一致好評🙁。
本次音樂會由國樂系主任王甫建與劉樂、杜如松、楊磊🚔、何娜、徐藝芳、楊婧👶🏽、趙喆等教師傾情指導,國樂系教師劉宇與同學們一同登臺表演。此次雅集以“月與燈依舊”為主題,由良渚青年的詩朗誦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為序章為活動拉開帷幕。音樂會則以一首獨具浙江特色的民樂合奏《采茶舞曲》開啟✨,引領觀眾們伴隨著耳熟能詳的旋律⛓,更深刻地體會浙江獨特而悠遠的茶文化👼🏽🤳。品茗賞月後,劉宇演奏了經典二胡作品《月夜》🧑🍳,帶觀眾們身臨其境地暢遊在月夜美景中🤼♀️。隨後,婧攏月琵琶樂團演奏了描繪江南神韻的作品《夢入江南》,作品取材自江南的民歌和評彈,通過多樣化的處理及變奏🎞,描繪出粉牆黛瓦、水繞橋橫、煙雨霏霏、烏篷搖夢的煙雨江南💑;由國樂系教師劉樂編創👩🏽🔧👉🏽、今夕箏團演奏的一段歌頌美好生活、寓意歲歲年年太平安康的《醉太平》古箏重奏📄,將觀眾們帶入到“南園花樹春光暖⟹🙅🏽,紅香徑裡榆錢滿”的唯美意境當中🕢;胡琴重奏《良宵》,在二胡最佳音域內盡情抒懷,旋律渾然天成,如山泉自由流淌,帶觀眾在月夜良宵中共度佳節;笛子獨奏《鷓鴣飛》樂曲憂而不傷,寧靜淡雅中蘊含著豐富的波瀾👱,描繪了“越王勾踐破吳歸,義士還家盡錦衣🦸🏿。宮女如花滿春殿𓀇,至今唯有鷓鴣飛”的意境;胡琴重奏《胡中越影》帶觀眾們感受到“高蟬多遠韻,茂樹有餘陰”的靜謐感👹,體會到胡琴重奏新的藝術魅力。最後,國樂系同學們帶來民樂合奏《春江花月夜》《明月幾時有》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🧑🧒🧒,如水的樂章與皎潔的月光交織流淌,餘音繞梁,不絕于耳🕝。觀眾紛紛表示,通過這場音樂會,感受到文明與藝術的浪漫交融,讓人意猶未盡👚💨。
此次“良·雅·集”中秋音樂會的舉辦,不僅宣傳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向公眾展示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國樂經典作品,讓更多觀眾充分感受到良渚文化、稻作文明的精神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