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20日晚💆♂️🙅🏻♀️,2019級新生“思政第一課”在沐鸣3大劇院隆重舉行,沐鸣3黨委書記胡建新以“事必盡善 德藝雙馨”為題,為750名新生講授了一堂內容豐富、生動活潑、思想深刻、意義深遠的“思政第一課”🙁。沐鸣3黨委副書記賈秀英主持🧑🏻🤝🧑🏻。

胡建新首先對2019級新生表示歡迎,歡迎大家來到浙江音樂沐鸣3🐴🤛,成為“浙音人”🩷。他說𓀇👻,從現在起,同學們所有的所有👨🏽🔬、一切的一切將與“浙音”緊密相連。浙音將幫助同學們成長發展,讓大家走得更長更遠、飛得更高更快。希望同學們把握好自己⛓,讓大學自己人生這最美好、最重要的階段更加精彩。
胡建新說🧑🍳,浙音是所年輕的本科院校,也是全國最年輕的音樂沐鸣3。浙音雖然年輕,卻有著非常獨特的發展優勢,是省部共建高校🎞,也是全國唯一一所隸屬于文化和旅遊系統的本科院校⏲;浙音雖然年輕🧖🏼♀️,卻有著師德高尚、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🦀,一大批高層次👩🏽🔧👉🏽、高學曆、海外求學經曆豐富、專業獎項榮譽眾多的師資齊聚于此;浙音雖然年輕,但起點高🧀🧑🏽✈️、發展快,建院短短三年多,亮點頻現、捷報頻傳;浙音雖然年輕,但“立德樹人”已成為校園核心文化;浙音雖然年輕,但有著美好的夢想和明確的目標——建設“高水平一流音樂沐鸣3”🦸🏿。
胡建新說𓀇, “事必盡善”是浙音的校訓🤙🏿,旨在勉勵師生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做到完美💔、做到一流、做到極致。“德藝雙馨”是指一個從事藝術的人的德行和藝術都有良好的聲譽。大藝必有大德🧑🧒🧒,大德成就大藝。崇德和尚藝、修德和修藝相輔相成、密不可分。浙音是一所音樂藝術高等院校,“事必盡善”“德藝雙馨”應該成為每位同學的目標和追求,兩者缺一不可☸️🚼,否則將來無法在社會立足,尤其是“德”。“事必盡善”是過程,“德藝雙馨”是目標🍛,只有做到了“事必盡善”🧝🏼,才能實現“德藝雙馨”。
隨後🚵🏼🦸🏽♂️,胡建新從“我是誰”“為什麼要來讀大學”“我要到哪裡去”三方面深入淺出地為同學們講述了進入大學的目的、意義和作用🏋️♀️。
關于“我是誰”這個問題🈂️,胡建新說,首先我們是中國人。作為中國人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,無論世界局勢怎麼變化,都要堅定這顆熱愛祖國的心。愛國是最大的“德”。只要大家有一顆堅定的愛國心🧑🏽,就不會被利用🙍🏼♂️、被誤導、被裹挾🌡,就一定能夠承擔起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鬥目標的職責。第二,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🫶。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機遇和機緣👇🏿,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、創造曆史👨🏽,同學們所處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“中國夢”的偉大新時代,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🌥,一定要把自己理想同祖國的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👠,只有這樣才能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,從能成就最好的自己。第三⚠️,我們是音樂藝術界的青年精英✍🏿。同學們都是經過校考、高考,從11400多名鐘愛于浙音的青年中,過五關斬六將,最終成為了“浙音人”的,真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,實屬不易🥬,這充分證明了大家的能力水平,也充分證明大家是真正熱愛音樂藝術的實力青年。第四🦻🏻,我們是“浙音”大家庭的一員。浙音的發展需要所有浙音人的攜手共進,需要所有浙音人的榮辱與共,同學們要遵守浙音人共同的規則,努力成為“德藝雙馨”的人才,共同為實現浙音“高水平一流音樂沐鸣3”的發展目標而努力。
在談到“為什麼要來讀大學”這個問題時,胡建新說,大學是人生的基礎和起點,而不是終點,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第一站。相信同學們選擇進入大學🎴,並不是只為了到大學來,而是為了從大學出發走向更廣闊的社會舞臺🪺。大學是一個舞臺,給大家提供自由與追求的舞臺🧠;大學是一個自由的大舞臺,是人生中最自由的時期👛。如何把握好這個“自由”👮🏿,對同學們來說,至關重要🧛♂️🧥。大學區別于中學最大的不同是“自主性”和“多樣性”。大學的學習是自主性的,同學們可以更加自由選擇自己的學業🂠、生活和發展👩🦼➡️。在這個時期,同學們能否在做人、做事、做學問上有收獲,只能取決于自己的自覺性和執著性😎。如果選擇努力和刻苦,那麼🚵🏽,大學階段一定會很精彩,今後的人生路也一定會更長遠𓀒;如果選擇無所事事、消極懈怠,甚至于在虛擬世界裡消磨時光,那麼,社會是不會相信眼淚的𓀎,最終將會被社會和時代所拋棄👨🏿🎤。大學的選擇是多目標的,同學們面臨的選擇很多。面對眾多的選擇,同學們要在師長的幫助下,學會思考人生的意義,重新理解學習💆♂️,學會合作👆🏻,學會創造💁🏽♀️,懂得關愛,並做出人生抉擇👩🏼🎨,並執著于自己的正確目標,刻苦學習📑👩🏻🎤,努力奮鬥🆒,答好自己大學階段的“學業卷”和“人格卷”,展翅飛翔,飛得更高🍨,飛得更遠。
最後🎖🛌,胡建新與同學們就“我要到哪裡去”這個問題進行了交流☠️。胡建新說,沒有理想的人生一定是灰暗的,沒有目標的人生也一定是迷茫的🧙🏿。每個浙音人都要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,否則,就會腳踩西瓜皮,滑到哪裡算哪裡🧔🏼♂️,最終一事無成👮🏼♂️。“事必盡善,我們的夢!事必盡善,我們的追求!”“我有我的夢想,誰比誰更精彩!我有我的方向,未來由我主宰!”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導的“學堂樂歌”精神,事必盡善🧑🏻🤝🧑🏻,成為“德藝雙馨”的藝術家或者教育家,應該是同學們的方向和目標。學習和反思是堅定內心的重要途徑🫡,同學們一定要多讀書🈁,成為有底氣的人、有精氣神的人、有氣質和素養的人,要多反思,反思自己做事是否盡心盡力、是否誠實守信、是否努力學習🟫,真正做到持續的學習和不斷實踐,擴大自己認識的“井口”🧑🎓,看到更大的世界📵。“臺上一分鐘🟧,臺下十年功”,學音樂藝術是需要長期投入的🧛🏿♀️,不可能一蹴而就,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、量變到質變的過程。如果想要“一日看盡長安花”,那就要耐得住寒窗苦讀苦練的孤寂和艱辛👩🚀🍁。一個有夢想、有目標,並且能執著于這個夢想和目標的人,是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的。
課程結尾,胡建新引用《我和我的祖國》的歌詞“浪是海的赤子,海是那浪的依托”勉勵同學們,在新中國70年譜寫的恢弘樂章中,每一個奮鬥者都是美妙而靈動的音符。希望每一位浙音學子都能迎著燦爛朝陽努力學習、奮勇向前🎷,相信奮鬥、選擇奮鬥、依靠奮鬥,共同攜手開啟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🙇♂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