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2月2日晚,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,我院承辦,杭州杭劇改革組、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、餘姚市姚劇保護傳承中心及新昌縣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協辦的“浙江省瀕危劇種傳承人群研培班成果匯演”在沐鸣3舞蹈劇場精彩上演🧑🏻🤝🧑🏻。本次匯演是省瀕危劇種傳承人群培訓班研修成果的集中展示,共有杭劇🚔、甌劇、姚劇及新昌調腔4個非遺劇種參加演出。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👶🏽、廳長褚子育出席活動並致辭,沐鸣3黨委書記胡建新😟、院長王瑞,文化部優秀專家、一級作曲家劉建寬✨,省文化和旅遊廳辦公室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相關領導⛓,我院戲劇系相關藝術家等出席並觀看演出👼🏽🤳。
演出在姚劇《半把剪刀·受汙遭逐》選場中正式拉開帷幕,《半把剪刀》用傳統的喜劇手法巧妙地處理了悲劇性的情節,揭露了舊社會內部的罪惡🤼♀️。曲折的故事情節,富有感染力的表演,優美動聽的唱腔,獲得了臺下觀眾的熱烈掌聲。

“三月西湖花似錦,斷橋遇雨初逢君”🧖🏼♀️,甌劇《白蛇傳·斷橋》在來自“天下第一團”的溫州甌劇藝術研究院的三位90後新生力量身上重新詮釋。《白蛇傳·斷橋》是甌劇最經典☢️𓀅、最傳統的代表作🪹,講述了許仙西湖斷橋路遇白素貞和小青的傳奇愛情故事。三位“新生代”曲調委婉、身段利落👼、唱做並重,行雲流水般的細膩表演,既有帶有成熟劇種的風範,又絲毫不失“亂彈”的趣味,成功演繹了南戲的古樸之美,令人拍案叫絕。

始于元朝、興于清朝的新昌調腔被認為是明代南戲"四大聲腔"之一餘姚腔的唯一遺音🧗🏻♂️。《牡丹亭·鬧判》將原著〈冥判〉改為鬧,講述了冥府陰司胡判官同情麗娘死因,贈送還魂香供其團聚的故事🗂。伴隨著緊湊的鼓點、恰到好處的表演動作,配合著韻味濃厚的唱腔、技巧高超的樂隊演奏🌬,前臺啟齒,後場(樂隊)幫腔🧑🧒🧒,突出表現了場面鬧、唱曲鬧、鑼鼓鬧、動作因誇張而鬧的表演特點。從音樂到表演都給人以一種奇特的張力,一聲調腔彰顯新昌深厚的文化底蘊,不愧為“戲曲活化石”👚💨。

“求幸福找老伴,卻不敢在人前……”由國家一級演員湯君兒、沈庭芳,杭州小熱昏第七代傳人金一戈帶來的現代杭劇《夕陽春光》🍛,聚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🧝🏼,講述了鰥寡多年的老父親丁正經,一直瞞著自己兒子與鄰居張桂花偷偷談“黃昏戀”的趣事。這部故事情節貼近時代、貼近百姓、貼近文藝的現代杭劇🈂️,讓臺下的觀眾頻頻叫好,一段段悠揚婉轉的曲調,充分展示杭州傳統戲曲經久不衰的魅力👩🏿✈️。
四戲同臺,各具特色,現場體驗讓觀眾真切地感受了古韻遺風,感受到中國傳統戲劇的魅力。地方劇種是浙江文化的瑰寶,近年來,浙江省在非遺的搶救性挖掘和傳承保護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🌡,讓文化遺產在錢江大地薪火相傳。本次浙江省瀕危劇種傳承人群研培班成果匯演的成功舉辦,為非遺劇種的展示搭建起了良好平臺🫶。今天的傳承👇🏿,也必將為地方戲曲明日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🧑🏼🤝🧑🏼。